宜昌市夷陵区直属机关幼儿园龙泉分园 田也
泥巴是农村孩子随手可得的身边材料,孩童们热衷于它,不仅仅是因为其可塑性强,也是让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接地气的一种最佳游戏。同时,可以引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动好玩的性格特征。近年来,由于时代的变迁与发展,高科技的玩具逐渐替代了儿时玩泥游戏,幼儿尤其是独生子女对泥巴的体验知之甚少。班上的孩子们都是刚刚进入小班的宝宝,起初玩泥巴的时候,总会争抢泥巴、泥巴材料自主分布不均匀、桌面弄的乱糟糟等不好的操作习惯。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的手上、衣服上,教室的桌子、椅子上都是泥巴,教师课后整理的工作量可增加了不少。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动起了脑筋,得从孩子们的习惯入手,找到巧方法,这样,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第一,教师课前引导法
课前引导,帮助幼儿形成“良好操作习惯”的正确概念。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良好的操作习惯,对于幼儿的不良操作行为,教师采用示范、讲解的方法,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知道玩泥巴时,不能放嘴巴,不能乱扔泥巴、不能大声喧哗,不能争抢泥巴,培养幼儿安全卫生有秩序的操作习惯。
第二,物质材料投放法
首先,在活动室为幼儿提供了罩衣、泥工板和工具,这些大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做好了活动前的准备,使得幼儿能够大胆自主的去活动,再也不会担心弄脏衣服,桌面和地面也变得干净了。
其次,图标收纳盒,规范幼儿拿取操作习惯。幼儿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当你出示图标时,幼儿便会知道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做。当教师把对应的图标贴在收纳盒上时,孩子们就会自主的拿取、放回对应的泥巴和泥工材料了。
最后,儿歌创编法,在课前巩固操作习惯。小班的孩子更多的需要教师去引导,而儿歌就是一个好的方法。教师根据泥工活动的开展,创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进一步的加强幼儿习惯的认识。“慢慢走,坐端正,卷衣袖,系罩衣,看图标,拿工具,你不争,我不抢,玩泥巴,真好玩。”
第三,同伴相互提醒法
班级中孩子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在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其他小朋友在没有做到地方都会主动的去提醒。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多进行德育教育,让幼儿学会互帮互助,才能够共同进步。
第四,树立榜样激励法
陈鹤琴先生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而教师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表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观察,一堂课下来,不仅仅要对孩子们的泥塑作品进行评价,同样,更应该对活动中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在小朋友中树立榜样意识,激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巧方法得来好习惯,动脑筋才有好课堂。正如叶圣陶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运用巧妙的方法,才能培养好的泥工操作习惯。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让孩子们能够在好的环境下快乐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