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银行业着力深化“三农”金融服务时间:2018-02-2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金融服务“三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本在于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效激活农业农村的市场、要素和主体,建立权属明晰、权责明确、保障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而为农村金融创新营造有利的制度基础和市场环境。”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认为。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金融是支持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农行要认真落实‘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要求,全面实施农行金融服务粮食安全行动、金融服务农村产业融合行动、金融服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行动、金融服务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金融服务县域幸福产业行动、金融服务‘三农’绿色发展行动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行动‘七大行动’。”农行表示。 切实增强金融供给 一直以来,农村金融都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也是中央有关文件最关心的区域之一。在中央的大力推进和金融机构的努力下,目前金融在助推乡村发展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就。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6)》显示,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361.7%,9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8.8%;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 6.1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末的28.2万亿元。 但也要看到,国内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仍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需求仍难以满足,供求配比失衡,相对应的金融服务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切实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 中国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郭鸿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服务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新需求,明确涉农和小微业务增长目标。改造升级“三农”和农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制度、流程、产品、渠道,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集体经济壮大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下一步,农行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新时代‘三农’发展趋势,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加大对脱贫攻坚、农村产业融合、现代农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三农’绿色金融和民生金融,进一步完善服务‘三农’体制机制,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全力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一号工程。” 农行副行长王纬表示。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多家大型银行也表示,支持“三农”发展义不容辞,将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更好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在扶贫贷款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也需要继续增量扩面,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帮助扶贫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降成本”,推动贫困户提高致富能力“补短板”,支持现代农业“调产能”。 为“产业兴旺”提供金融保障 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排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首位,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农业企业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够激活一片区域,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能够吸引和集聚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高地,解决乡村产业空心化问题。因此,为农业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业将迎来更好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金融要积极顺应农业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支持现代农业、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结构加快调整、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发挥连接供求的桥梁作用。”郭鸿表示。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为特征的“大三农”“新三农”“特色三农”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加快形成,成为“三农”发展的方向。 围绕“大新特”,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不断探索有效担保方式和服务模式,让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成为致富带头人。以农行为例,该行推出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属信贷贷款产品,在江西、湖南开办了“油茶贷”,在贵州、四川等开办了“烟农贷”,在安徽开办家庭农场保证保险贷款,在江苏开办了“金农贷”,在贵州开办了“美丽乡村惠农贷”,这些产品较好地满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金融保障方面,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不仅要加强“三农”贷款力度,而且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农业科技研发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还要为农村居民转移就业,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积极探索“两权”抵押贷款 “作为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的有效途径和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问题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将是未来农村金融创新的重中之重。”吴琦认为。 当前,我国已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进程不断提速,适度规模经营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村“两权”抵押市场空间巨大。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积极参与“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需要,也是加快自身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支撑。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综合考虑‘两权’抵押期限、贷款风险以及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贷款用途、还款能力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业务审批流程,提高信贷投放效率,确保贷款客户的需求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吴琦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