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五)时间:2023-11-26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热议。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等名家好评和广大读者喜爱,引发主流媒体关注。2023年8月已经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 名家书评认为,该书(《军履回望》)书写了作者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奋进之路,展现了作者对党、国家、军队和人民的赤子情怀,见证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伟大进程,充满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正能量,是一个农村青年参军报国的励志故事,是一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图书,是一种激励广大青少年立志成人成才、紧跟党奋进新征程的生动教材。 【学习摘记】 (原载1990年4月30日,《牡丹江日报》第4版头条) 编者按:张明刚同志是我市驻军81650部队新闻干事,1983年以来,他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500余篇,其中十多篇在市级以上获奖,连续4年被6家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他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集团军树为“优秀士兵标兵”,沈阳军区评为“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并被破格从战士新闻报道员提拔为干部。1987年,他曾赴云南老山前线战斗和采访15个月,取得较大成绩。 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新闻采写经验,本报《通讯》版 特开辟“张干事谈体会”专栏,连载专门邀请他撰写的系列体会文章。 大家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可来信交流和切磋,以便把此专栏办的更好。 张干事谈体会之五 揭短有章程 “唉,写篇报忧稿,捅一次蚂蜂窝,真是让人受不了!”“批评报道就是难写!”……一次节日小聚,几个搞新闻的同行们不无同感的相互诉苦,有的甚至表示今后再也“不干这个出力不讨好的活儿”了。 我觉得这样子大可不必。党和人民需要批评报道,新闻应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作为一个正直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理应肩负起这个责任。应当承认,“批评难”客观上的确存在,但只要我们采访上舍得下功夫,写作上讲究“艺术”,那么,还是可以缩小“难度”并取得较好社会效果的。 想当初,我前脚刚迈进新闻门槛(后脚还在门外)就迎面碰上个“下马威”:一篇“豆腐块”大小的批评言论,引得数君争相“对号入座”,明里暗里跟我“没完”,弄得“翅膀不硬”的我险些“招架不住”。这件事,促使我在以后的数年间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做了些“探索”,现将“成果”写来,与记者和通讯员朋友们共享。 首先,要有一个善意的出发点。批评报道大抵有“敌我斗争性质”和“人民内部矛盾性质”两种。作为一般的记者和通讯员,前者遇到的不多,主要是后者。对于后者,“这种揭露和批评的‘恨铁不成钢’,目的是以同志式的态度帮助克服缺点,纠正错误”。而有些同志却不是这样,他们居高临下,态度骄横,盛气凌人,动辄“不服报上见”,写出的东西直冒“火药味”。这怎么行?人家不“反感”才怪呢!所以,我们应当加强新闻道德修养,写批评报道要出于公心,治病救人,绝不能“整人”,扣人以“帽子”,打人以“棍子”;也不能把局部说成全部,把现象说成本质,要坚持实事求是;批评在于改正,人家改了,应再写个表扬性质的“回音”。我的《呼唤饮水人》等批评稿证明,这样做了,即使有“反应”也不至于“激化”。 其次,要有一个“中性”意识。这就是尽可能地客观、准确、公正,不写“听人说”,不下“结论语”,不带“感情色彩”,少用形容词、介词;多写“目击记”,多用“对话式”,多用动词、数量词。原原本本,照实写来,略留余地,不加评论,没有“尾巴”……如此揭短,谁奈我何?1985年隆冬,某部通讯连等单位的战士们,多次来电、捎话要我去“写写咱们挨冻的事儿”。得空抽出身后,我带上温度计、三角尺等工具,约上同事好友陈大公一同前往新闻现场……具体的时间、地点、单位、房间、所测室内外温度及所量室内“挂冰”厚度,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话等等,不几天就出现在沈阳军区《前进报》上。面对这篇后来获了好新闻二等奖《隆冬寒潮肆虐,战士冷暖如何》的批评稿,当时有关部门和人员尽管也是“心里有气”,但却无话可说。事后,他们打来电话:“一、表示感谢;二、战士挨冻问题业已解决。”这时,我又写了篇表扬他们的态度和问题整改的续稿。于是,各方皆大欢喜。 最后,要搞好“纵横联络”。批评稿涉及面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成稿后,凡事与之搭得着边的部门和人员,都要通个气,并请有关领导审阅。这样做,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准确,又有利于引起领导重视、解决问题。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