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李树林时间:2023-07-28 李树林,高级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管理科学研究专家,上个世纪80年代深入特大企业蹲点6年研究大庆科技进步第一人,是最早向时任副总理朱镕基提出“软着陆”第一人,是提出中国与全球南南合作战略得到联合国官员首肯的中国专家。 李树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管理科学事业奋斗了近40年。1982—1989年主持国家科技进步重大决策配套大庆调研;1990—2020年主持搞好大中型企业重大决策配套企业案例研究;2003—2023年主持科教兴国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决策配套管理本土化研究。他为科技与管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一、他主持的大科学研究推动了中国管理软力量国家理论建设 中国管理软力量研究是一项大科学研究工程,20世纪80年代李树林亲自组织了这项大科学研究。从1982年到2022年历时40年跨度,全国调动50个政府机构、14个行业协会、100家企业、170所高校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全国有近100名政府领导者,上千名教授专家、上万名企业科技管理工作者参加。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是建国以来少见的大科学研究工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科学源于管理软力量研究,我国管理软力量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与美国软力量研究时间差不多。西方软力量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教授,他是从世界政坛成功事例中提炼出“软力量”一词。中国“管理软力量”是从100家成功企业案例研究中提炼出来的。 李树林主持管理软力量研究,形成一批管理中国化理论研究成果,出版一批管理科学研究报告,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 二、他提出的国家发展管理学理论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管理本土化与国际化步伐 李树林在案例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发展管理学理论。管理中国化是从中国社会转型国情出发,在国家不同时期政策指导下,对外来的管理进行“学习、消化、吸收”本土化过程,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依靠政研企相结合体制优势,探索出一条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发展之路,走出一条依靠管理科学强大国家的发展道路。“用活政策、诚信至上、市场先导、人才为本、资本魔方、科技为先、权威领导、战略制胜”是我国成功企业共同品质。软知本是我国现代创新组织核心理论,其竞争力取决于软知识、软资产和软价值。软知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管理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核心。 推动管理中国化是中国管理走向国际化的根本动能,中国40年扮演一个学习型大国角色,中国管理与世界各国发展有着紧密的衔接关系,管理具有普遍性,中国管理发展过程也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走过和即将要走的道路。管理中国化的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管理方面应当采取“一主两外”模式,接收转化理论、掌握关键三条主要原则。“一主两外”模式是指发展中国家发展管理科学要从国情实际出发,对外来的管理按需取舍,走自己的路。接收转化理论是指将外来的管理转化为本国的管理,应坚持“以我为主的学习、博采众长的消化、融合提炼的吸收、自成一家的创新”四条标准。掌握关键是指掌握案例“三个车间”理论,能比较好地满足由低向高发展管理的基本要求。中国这些理论对发展中国家走学习发展的道路是有重要借鉴作用的。 三、他在管理智库方面的研究推动了治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管理智库建设 李树林认为:管理智库与其它智库区别在于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管理软实力研究始终伴随着我国智囊团、思想库的历史。李树林在管理智库研究方面:1986年提出现代科技进步理论和方法;1992年向中央领导首提“软着陆”建议;1999年提出管理本土化与国际化理论等等。应当讲以前智囊团经验对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很有益处。管理智库的有效性在于“政策对路、理论创新、成果转化、领导采纳、社会影响”等五项准则。管理智库的精准率在于命中周期一般朝前3-5年。管理智库的体制创新证明:美国智库公司体制不适合中国,“政研企”相结合模式具有中国优势。以上管理智库特质也是区别其它智库不同的竞争力。 在全面推进科技兴国战略的今天,管理科学已成为我国整个科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门类和重要力量,重视管理科学的研究刻不容缓。来源:廉政中国网 《原标题:推动中国现代管理科学本土化建设的引领者——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 李树林》 责编:宋强 校对:尹妮子 终审:宋家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猎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猎狐网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