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明则致远——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思路时间:2020-07-16 多难兴邦、砥砺前行。7与16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新当选的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代表第六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 宋书玉理事长首先代表新一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会,特别感谢王延才理事长多年来的帮带和传授,信任和重托。同时,特别感谢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的肯定和坚强支持;特别感谢张崇和会长的战略智慧以及热情的关爱和悉心的指导。 宋书玉理事长进一步指出,新的一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会,任重道远。2020年的突发疫情,使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后疫情时代中国酒业要认清市场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努力构建新的产业生态。认清标准体系、社会责任体系、文化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人才体系构建对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明确产业发展方位。 向明则致远。展望第六届理事会的工作,宋书玉理事长从九个方面谈了未来的设想: 一、构建和完善产业协会职能 做好《中国酒业十四五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编写工作。持续提升酒业基础能力建设,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推动酒业经济、产业和企业进一步实现进化和升级,增强酒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着眼产业优化和产业效益格局的再造,确保产业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在新一届理事会期间的产业经济主要预期目标方面,在保证全产业产销量稳定的同时,力争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利润超过2000亿元。 做好会员的好娘家,诚心诚意服务会员,为会员所急所想,全面拓展服务宽度和深度,成为会员离不开的好娘家。做好政府的好参谋。深度调研产业发展需求,全面了解和理解国家对于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积极争取产业支持政策,成为政府信得过的好参谋。做好消费者的好朋友,积极实施服务消费者计划,了解消费需求,精准判断消费趋势,与消费者一起分享,一起快乐。成为消费者离不开的好酒友。做好世界酒业的好生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酒类消费最大,最重要的市场,坚定品质自信,文化自信,世界美酒到中国,中国美酒到世界。与世界酒业相融相通,共享荣耀。与世界酒业同行共建世界酒业生态。 持续强化专业化、职业化、制度化、年轻化产业协会的打造,积极构建“学习型”行业协会。加快推进协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党建工作;专业化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考核;构建协会文化体系建设,提升职业信仰;引进人才,提升专业服务;建立服务清单,强化服务效果;构造新媒体传播矩阵等方式,不断提升协会自身建设。 二、传承优秀文化,创新文化表达 引导中国酒类产业在传承的基础上,对酿酒传统文化进行再开发、再创造、再提升,构建统一的中国酒文化表达体系,通过梳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传承机制,打造既传承传统,又蕴含现代生机的中国酒文化表达体系。 本届理事会我们成立了中国酒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旨在深入挖掘传统中国酒文化,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酿造技艺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能够从技艺到记忆,从内部到外部,从国家到世界,推动中国酒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认可。 积极倡导和构建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产业文化生态。美酒酿造最高境界为君子之酿和而不同,美酒各美其美,各表其美 。 重点从学术研究、文化传播、国际交流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不断改善以往我国酒文化存在理论体系不完整、史册整理多欠缺和文化传播方式方法不严谨,分散又无力,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缺乏合作交流的平台等状况。 创新消费文化,理性、健康快乐的饮酒新文化必将成为美好生活的新文化。体验美酒的产区生态之美,自然之美、风土之美。 品鉴艺术消费,个性化的创意与表达,新服务、新场景、新仪式、新体验,云约酒,居家消费等都将粉墨亮相,闪耀登场。 三、以技术创新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永恒动力,系统规划产业科技创新战略,制定产业技术创新导向。积极引导产业全面开展立足当下和放眼未来的一系列科研课题及项目,全面提升科技贡献率。深化酿酒产业科研合作模式,创新中国酒业协会组织、科研院所积极参与、酒企团结协助的产学研协合作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合作共建的分享体系。 推动智能酿造,以智能酿造推动创新发展,紧密围绕酒类生产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深入推进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控制自动化和供应链优化,推动整个产业科技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四、以标准建设引领产业品质升级 系统构建产业标准化体系。做好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协调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组织机构的协同效应,强化标准建设在系统构建、体系准入、协调配套、追本溯源、科学表达等方面的优化和提升,促进标准顶层设计更趋科学合理。 拓展产业标准建设范畴,强化产区标准建设、产品等级标准、生态酿造标准,提升和完善酿酒师、品酒师职业标准,积极构建酒体设计师、侍酒师、调酒师等新的职业标准体系。围绕相关法律要求对产业社会责任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建立、健全相关标准。 启动中国酒文化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围绕酒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在文化体验方面,建立系列标准,通过文化标准的建立,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像的,消费者可触及的,能切实感受到能理解到的服务内容。 五、实施中国酒业教育计划 创新中国酒业教育体系,酿酒产业与教育产业相融发展,塑造人才培育联动体系创新教育模式,打造国家、产业、院校、企业四级联动人才培育体系,依照职业标准或考培标准完善三层架构职业的衔接晋升方式。积极鼓励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交流互考,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以竞赛为契机,完善行业高精尖人才选拔体系,继续提升现有国家二级竞赛的技术水平,打造竞技舞台,充分展示技能人才的风采,树立行业技能样板,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产业培训服务功能,争取做到产业全覆盖,实现全员培训上岗。 推进美酒知识、美酒科普全民化。大力推进面向全社会酒类消费者的免费网络直播教学,广泛深入的进行酒类文化、科学、健康饮酒的普及教育。通过新职业培训实现跨界融合,带动酒业向成熟先进的服务型市场模式迈进。拉动酒类新消费动能。 六、践行社会责任,提升产业美誉 以“理性文明,拒绝酒驾;关爱成长,非成勿饮;适量饮酒,快乐生活”为主题的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已经进行了五年,由开始影响354个城市,3千万人到影响504个城市,1亿人以上。这是产业践行社会责任最有力的体现。 疫情发生,酒业捐款,捐物数额据不完全统计,截止5月底酒业累计捐赠已达15亿元。捐赠的企业及个人超过1250家。 未来,在持续做好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的同时,强化饮酒的科学研究,传播科学健康的酒类知识与饮酒方式;践行诚实、诚心、诚信的生产经营理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反哺社会;加强与国际酒业及国际组织的沟通交流,树立中国酿酒产业的社会责任形象;完善酒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加强产业自律,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相关规则及产业标准。 七、打造名优产区和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 引领产业着力打造名优产区、特色区域、产业集群,扶持个性多元、国际表达的酒庄、工坊等新兴商业模式,切实发挥出特色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创造产业发展新机遇。持续对14个重点产业集群、6大名酒产区的发展进行共建培育,持续以系统性、立体化、全维度的标准体系,扶持名特优产区向更良性、更高质量发展。 加强与产区政府、名酒企业联动主导,共同培育名酒产区,围绕产区标准体系建设、产区立法、产区文化、产区人才、金融、科研、市场全面推进名酒产区发展。 推动产区向优势名酒产区和美酒特色产区发展,着力打造特色经济区域,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深化产业集群发展、集约化发展,拉动,提升产业链价值,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建立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区域优势显著、风格特色突出的产业新格局,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争取相关产业政策扶持,对名优产区的重点龙头酒类企业进一步倾斜,锻造中国酒类产业的中流砥柱。 八、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品牌价值 新一届理事会其中一个亮点是我们与中华商标协会联合成立了中国酒业知识产权保护委员会。在世界酒类大家庭中,中国的白酒、黄酒和露酒都是世界蒸馏酒、发酵酒和特酿酒的鼻祖。很长时间以来,世界忘记了我们,我们也忽略了自己。 回归酿酒的本源,回归价值的本源,无论在烈酒还是在发酵酒中,无论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无论在酿造技艺和科技含量里,无论在品质与风味表达上。中国酒都堪称之最。所以,在世界酒类品牌塔尖都理当有我们的位置。培育世界顶级酒类品牌是我们当然的责任。 推进中国酒业民族品牌形象提升,推动中国酒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倾力打造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成为世界酒类顶级会展。持续搭建中国酒类品牌与世界对话的平台,助力中国酒类企业塑造全球品牌,通过品牌的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业务全球化发展,全面提升酒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强化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保护作用,加大知识产权实施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合规使用,拓宽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将中国优秀的酒类品牌推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九、国际、国内市场双驱动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酒类最重要的市场,中国酒还没有走向世界,世界酒已经来到中国。蓦然回首,我们已经身处酒类国际化市场。后疫情时代带来的不确定。驶向国际蓝海我们仍需努力,捍卫国内市场,红海行动已经箭在弦上。 我们需要紧紧抓住消费逐步复苏,消费能力逐步提升的契机,以品质消费助力品质升级,服务升级,市场升级。尤其要做好长期稳固国内市场的充分准备。 同时,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品质自信,消费自信,走向国际酒类市场,创新中国酒类产品国际化表达方式,品饮方式。让全世界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人们与我们一起分享中国酒类产品的无限魅力。 最后,宋书玉理事长表示第六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会已经做好准备:以为美好生活奉献美酒为使命,以正直、诚信为酿造初心,责任、以感恩之心传承创新生生不息的产业源泉。 责编:蒿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