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风迎百年 我心扬大风——汪毅介绍《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 文化时间:2019-04-28 (《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汪毅著,四川美术出版社,2019年4月) 张大千纪念馆首任馆长汪毅的《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一书近日由四川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本书定位为对大风堂堂主(张善子、张大千)、门人、再传弟子三代的研究,特别是张大千的研究,堪称大风堂艺术研究范畴的一个系统工程。 这个研究是渐进式累积的结果,当然是相对的。其理由非常简单:一方面,大风堂博大精深,研究不可能穷尽,具有“说不完”的内涵。另一方面,大风堂的构成属于“宝塔型”状,即堂主二人,门人120余人,再传弟子5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如果加上第四代,总数会在1000人左右,堪称部队一个“团”的建制,蔚然大观。同时,大风堂门人、再传弟子除数量大之外,还具有地域分布广(海内外均有)、时间跨度长(近百年)、水平参差不齐等的特点,这使研究的难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画派。再一方面,研究是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体验,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因为如此,较系统研究大风堂整体艺术者寥寥无几。 (汪毅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采访中谈“大千学”与大风堂画派) 本书破例写有两个自序,其中一个是关于本书的,一个是缅怀张大千先生的。除自序之外,本书分总论、大风堂堂主研究、大风堂门人研究、大风堂再传弟子研究、附录五部分。 (汪毅出版的大风堂著作及主编的书报) 大风堂堂主张善子、张大千的研究,无疑是全书的主体。特别是对张大千的研究,涉及研究的诸多方向,包括若干海内外学者尚未涉猎的诸如张大千的“情爱世界”“术”“与陆丹林”“与中国文艺复兴”等专论内容。至于专论《千秋正气,一代虎痴》,则对张善子的艺术生涯、虎痴情结、抗战情怀进行了长篇论述,为目前研究张善子最全面的论文。此外的24篇序言、后记、跋,虽称不上严格意义的专论,但却概括了对张大千、张善子研究的相关内容,记录了研究的心路历程,传递了某些特殊的信息,故我将它归类为“泛研究”范畴。 (汪毅发表评论大风堂堂主张善子、张大千的期刊) 大风堂门人辑录研究8篇文章(有关缅怀性的散文未录),其中有长达近三万字的专论《谢伯子诗文书画研究》。至于有的专文及画册序言,相对对立(事实上不可能千篇一律地讲他们如何传承大风堂艺术的过程),虽达不到专论的高度,但确属于“泛研究”范畴,至少可以管中窥豹看到大风堂门人这个群体(部分)的创作状态、创作特点、时代精神、成果奉献、文化影响等。 (汪毅发表介绍大风堂再传弟子的期刊) 大风堂再传弟子的研究计14篇,虽然若干篇什为画册序言,但我以为序言也是对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只是比较特殊,亦相对独立,属于概括性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表达的难度更高。从中,可以叶落知秋,一睹大风堂再传弟子艺术创作的“秋之美”和“秋之韵”。这对于人们认知大风堂的薪火传承具有一定意义。 (汪毅发表评论大风堂门人、再传弟子的报纸) 至于附录中关于张善子的出版物和张氏昆仲被宣传的出版物(传记、影视、年谱、文献、摄影、印说、评价等),不仅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洋洋大观,而且种类繁多、展示形式多样,估计在中外艺术家中,没有一位可以与张大千相提并论,因仅其传记便达50余种。为方便检索,厘清主客体关系,即有关张善子、张大千的出版物与宣传他们的出版物的两个大类的关系,我做了相对分类,以使统计更具科学性和传递的信息更清晰。这个分类以“一览表”的形式呈现,包括“大风堂编辑、收藏、捐赠作品文献一览表”“张氏昆仲合著作品文献一览表”“张善子出版物一览表”“宣传张大千著作一览表”四部分(至于张大千的各类出版物,达数百种,囿于篇幅未列),而这些资料资料(尤其是研究性的)对于张大千学、大风堂画派的学术支撑与学科建设至关重要。鉴于大风堂的出版物和宣传大风堂的出版物具有数量大(计近千种),时间跨度长(自张善子1918年在上海出版的第一本画册《十二金钗》至2018年出版的《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张大千》为止,时间长达100年)的特点,此统计肯定挂一漏万,甚至不可能精确,因为有的呈现本身就是构架的“立交桥”,使分类时具有相对性。对其统计整理,除凭借手中收藏的资料和核查百度之外,还参考了《张大千画册暨文献图录》,谨向吴文隆先生和旧香居致以谢忱。 遵循学术规范,本书正文中的“先生”除作为人称代词使用之外,一律不附加在人名后,特作说明。 书名取《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意在强调张大千在大风堂艺术中的核心地位。从逻辑关系上说,张大千包容于大风堂,即大风堂堂主之一。 除本书的研究文章之外,我还写有若干关于张大千、大风堂门人、再传弟子的散文,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此外,我还为大风堂(堂主、门人、再传弟子)敲诗写韵200首,编纂有《张善子艺术年谱》《何海霞艺术年谱(1935—1949年)》,草拟有《张大千全集(方案)》和《关于将张善子列入全国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的建议》,等等。鉴于这些文学性文字及艺术年谱史料与“研究”的定位尚存有距离,故未纳入本书。 本书的文章虽发表或出版(详见书中附录“索引”),但这次做了相关补充和修改,特别是总论《大风迎百年,光焰万丈长》。相信读者从中可以获得大风堂艺术的多元信息,从而走进大风堂艺术深邃,走进中华美术经典,领略中华文明那一片美丽的芳草地。 书的出版得到四川美术出版社汪青青老师的支持,谨致以谢忱。 汪 毅 2019年1月于成都沙河畔 附:《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目 录 责编: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