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赵刚:传承、挖掘、发展是我正在做的事时间:2019-01-08
刚刚被评上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的赵刚,绍兴文理学院06级校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秀林老先生之子,赵氏绍兴铜雕第四代传人。生于铜雕世家,赵刚从小在“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中成长,对铜雕铸造耳濡目染,形式各异的刀具打开了他学习铜雕世界的大门。大学期间,赵刚带着使命与激情,正式开始制作铜雕,走上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书镇、墨盒、砚台、茶器、香炉、壁画,他将巧思与技艺倾注于一器一件的质感、纹路,大到铜物选材、萃取,小到细节设计、雕花,他用一刀一刻展现匠人的精美技艺与传承情怀,用刻刀赋予铜雕生命的张力。
“为什么要回归学校,因为母校拥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富于激情与责任,懂得并愿意守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大学生,因为这些大学生们都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而这个项目恰好又可以让他们大展身手。”赵刚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铜器正在被塑料等新材料替代,铜器的实用性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包含美学、化学五金知识的铜雕手艺传承门槛很高,时下愿意沉下心来花费五到八年的时间学习的人越来越少,守护与传承文化的匠人也日渐稀缺,如何才能让铜雕重新流行起来成了困扰自己的一大难题。“希望在创新创业学院,我能与这群怀揣着对传统文化喜爱与痴迷的同学们一起创造与发展铜雕,为铜雕技艺的传承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入园后,赵刚第一件事就在学院收了两个学徒,不仅教授他们一些铜雕的基础知识,让他们在传承传统工艺、学习技艺的同时累积实践经验和文化内涵,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还进一步明确了入驻创新创业学院后的工作思路与计划:以铜雕为载体,创造与铜有关且又富有绍兴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同时,他对铜雕的表现形式进行了革新,更加注重突出铜雕的艺术性,以艺术欣赏为主,使用价值次之。“新形势下,传统工艺流程与手工雕刻技艺仍然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学生可以从‘铜雕’中学到很多,打开一种平台,创造另一种可能,也正是发扬了‘修的求真,传承创新’的校训,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贵”一直是赵刚心中对“铜”的形象,亦如它以水与火的锻造,亦如漫长千年的厚重,亦如赵氏百年的传承,亦如创造者内心的痴爱。“传承、挖掘、发展是我正在做的事,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创造,让‘铜雕’在时间的流逝中熠熠生辉,让铜雕这门技艺在不同时期,都留下它的身影”。 【人物介绍】赵刚,1983年7月出生,浙江绍兴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绍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绍兴市柯桥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赵氏绍兴铜雕第四代传人 、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历年来,作品荣获第三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技艺、传统美术(雕镌塑作类)青年作品评选系列活动金奖、2012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奖、第三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明清居杯”银奖、第二届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第六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等奖项,并被授予柯桥区首届“鉴湖文艺奖•文艺新人奖”荣誉称号,是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赵秀林技能大师工作室)、绍兴市重点创新团队——绍兴市柯桥区民间传统技艺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绍兴铜雕及“非遗传承铜雕工作室”项目介绍】绍兴铜雕是一门具有千年历史传承、极具地方特色的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国,越王勾践之剑是最早的代表,剑身上有很多精细的铜雕图样。非遗传承铜雕工作室是立足绍兴铜雕本身,依托元培学院,挖掘中国铜雕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铜雕技艺,并结合现代审美,创新传统器物,创作以铜为载体的具有绍兴地方传统特色的文创产品。 (来源:党委组织宣传部 大学生媒体中心江冰萱、戴欣颖/文 王银霞/摄) 责编:尹妮子 |